排律·黄鹤楼
作者:陈永烽
上传时间:2025-08-04 08:58:28
浏览量:160
收藏
手机看文章

扫码手机看文章


1732270741933.jpeg排律·黄鹤楼


陈永烽


仙踪渺渺绕斯楼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

落驻龙腰蟠楚塞,登临云顶瞰江流。

淡淡白霭千峰隐,浩浩沧波万古浮。

台阁辉映耀天柱,龟蛇锁江贯神州。

南驰北奔车如箭,东下西行舸似鸥。

鹦鹉声声琼宇伟,黄鹤支支芭舞柔。

绝景吟残天下客,名楼占尽人间游。

骋怀欲揽乾坤气,极目浑忘世上愁。

更爱烟波生浩荡,心随鸥鹭共悠悠。


注释:

仙综渺渺~典故“黄鹤楼美丽的传说”

崔颢提诗在上头~典故“李白:眼前有景道不出,崔颢提诗在上头”。

龙腰~万里长江像一条巨龙,黄鹤楼正处于巨龙的中间,即龙腰。

台阁~古琴台、晴川阁。

天柱~龟山电视塔。

龟蛇~龟山·蛇山。

锁江~武汉长江大桥。

鹦鹉声声琼宇伟~当年崔颢“芳草萋萋鹦鹉洲”虽然芳草茂盛,但杂草丛生,一片荒凉景象,如今与汉阳连在一起,高楼林立,繁荣昌盛,惹得鹦鹉洲上的鹦鹉声声叫绝。

黄鹤支支芭舞柔~黄鹤之神鸟,闻盛世回归故里,在黄鹤楼前跳起像“天鹅湖”式芭蕾舞,支支优柔,使得游人如织,让人叹为观止。


赏析:


    黄鹤楼:一座贯通古今的精神灯塔


巍巍黄鹤楼,矗立在长江龙脉的腰眼之上,飞檐翘角间缭绕着千年不散的仙踪。诗人登临此楼,目光穿透时空:但见“仙踪渺渺绕斯楼”,昔人驾鹤的传说如烟如雾萦绕在雕梁画栋之间;更有“崔颢题诗在上头”,盛唐的墨香穿透岁月,在楼阁的砖木纹理中弥漫不散——此楼早已超越了砖石土木的形骸,化身成一座由神话传说与锦绣诗篇共同筑就的精神圣殿。


凭栏远望,壮阔图景奔涌而来:“落驻龙腰蟠楚塞”,万里长江如巨龙盘踞荆楚大地,黄鹤楼恰如系在龙腰的璀璨明珠;“登临云顶瞰江流”,诗人立于云端,浩荡江流在脚下奔涌。最令人心魄震撼的,是“台阁辉映耀天柱”的奇景——古琴台、晴川阁的飞檐斗拱与龟山电视塔的钢铁之躯在阳光下交相辉映。这岂止是建筑的对话?分明是时光长河在此处激荡起的壮阔浪花,让神州气脉在龟蛇二山“锁江贯神州”。武汉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,在黄鹤楼上俯看,大桥上“南驰北奔车如箭”长江上“东下西行舸似鸥”的现代化交通奔流不息,让人们叹为观止,留连忘返。


崔颢笔下“芳草萋萋鹦鹉洲”的苍茫,在新时代被彻底重写。“鹦鹉声声琼宇伟”,昔日的荒凉洲渚已是广厦摩天,鹦鹉的清啼仿佛在为这人间的沧桑巨变发出惊叹;更有“黄鹤支支芭舞柔”,神鸟化身芭蕾仙子,在盛世楼前舒翼起舞——这灵光乍现的想象,让钢铁丛林瞬间浸染了神话的柔辉。当神话与人间在此刻如双鹤齐飞,黄鹤楼便成了贯通仙凡两界的门户。


登临者的情怀亦在此间升华:“骋怀欲揽乾坤气”,那吞吐天地的豪情,似要将三镇雄风尽纳胸臆;“更爱烟波生浩荡”,眼前无垠江波终使“极目浑忘世上愁”。当“心随鸥鹭共悠悠”,尘世纷扰被江风荡涤,灵魂便随鸥鹭翔入水云深处,与天地共其呼吸——此身虽在万丈红尘,精神却已翱翔于永恒的辽阔。


黄鹤楼啊,你以飞檐作笔,蘸长江为墨,在龟蛇守护的大地上书写着不朽诗篇。那些被“绝景吟残”的天下客,在“名楼占尽人间游”的胜境里,终领悟此楼真谛:它不仅是供人登览的伟构,更是照亮古今的精神灯塔——仙人足迹在此,盛唐诗魂在此,当代风华亦在此,共同酿成一樽让千秋过客尽酹江月的永恒琼浆。当游人的惊叹与鹦鹉的啼鸣、神鹤的舞步交织成曲,这座名楼便永远在时光长河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。

特别声明:本文为中国诗书画网会员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中国诗书画网仅提供发布平台。

觉得不错,我要赞赏~
发表评论
发 表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意见
最新评论
查看更多
赞赏记录
¥0(0次)
您的赞赏就是最大的鼓励
选择金额:
其它金额:
支付方式:
备注说明:
请输入您要赞赏的金额,并点击“赞赏”,会跳转到支付页面。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赞赏。您的赞赏,中国诗书画网将收取30%用于诗书画文化艺术交流和平台运营,70%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。如果您赞赏成功,但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,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:834719009@qq.com
赞赏
扫码支付
首页 投稿 推荐 我的